个人简介:
张露雨,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3班毕业生,连续5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多次获评三好学生、优秀共青团员等荣誉称号,现考取重庆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研究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回溯四年读书生活,一路走来,虽多坎坷,幸有所得。初入校园,我从对学术的茫然无知,到逐渐心生敬畏与热爱,这一过程正如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所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我虽远不及先生所谓大学问之境界,但因二者有相通之处,故借此浅谈我四年读书的经验教训。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第一境界为“立”,即立志。我认为,读书入门须正,立志须高,但要在浩瀚的典籍中选择立身之所,实非易事。犹记得刚加入陈老师的读书报告会时,第一次听学长学姐分享自己的读书情况,似乎离自己还很遥远,直到我们2018级的同学开始成为读书汇报的主体,压力也迎面而来。
最初,我好像对什么都很感兴趣,但都是浅浅了解。有一次,我向陈老师请教了关于文献学的问题,陈老师给我开了很多书目,其中一本是杜泽逊先生的《文献学概要》。这本书是我上大学以来阅读的第一本学术性著作,刚看时只觉得内容很枯燥,再加上学生会和社团等各种活动的忙碌,这本书我一直拖了很久才看完,所以在读书汇报时非常忐忑,觉得自己愧对老师的指导。但陈老师虽要求严格,也经常鼓励我们,正是在陈老师的教诲下,我才渐渐地步入了读书的正轨。
中国学术的源头在先秦,因而我们读书也是从先秦典籍开始,其中,对于后世影响深远的《四书》《五经》以及部分诸子的典籍自然是重中之重,而阅读的基本模式则是原典加学术史。我认为,只有读了原典,才能看懂学术史,也只有看了学术史,才能够真正地读懂原典,因而二者应结合阅读。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二境界为“守”,即坚持。我认为,读书应有焦点,否则终是走马观花。在阅读了部分先秦典籍后,我被孟子身上至大至刚的浩然正气所吸引,选择了《孟子》作为读书的焦点,并以此为基础,不断地扩充知识。围绕着《孟子》,我阅读了董洪利《孟子研究》、黄俊杰《孟子》、杨泽波《孟子与中国文化》《孟子性善论研究》、钱穆《四书释义·孟子要略》、《赵岐<孟子章句>研究》等孟学研究著作,对于孟子学史有了一定的把握。
考虑到孟子思想对宋明理学的巨大影响以及训练点校功夫的需要,我从《四库全书》中整理了朱熹的《孟子集注》,在大二那年进行了一遍完整的点校。经过点校,我对《孟子》的内容更加熟悉,也对理学家阐释经文的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大三的时候,我认识到,学术贵在创新,在梳理了一遍孟子学史后,我准备从历代的《孟子》著作里找一本目前还没有人整理过的书来进行研究。最初,我选择的是南宋理学家张栻的《南轩孟子说》,在跟陈老师交流之后,我发现研究这本书的难度很大,因为《南轩孟子说》是由朱熹整理的,很多内容掺杂着朱熹的思想痕迹,如果要把二人的思想区分开来,需要对二人的文集、交往等有非常深入的把握,而朱熹的著作实在太多,短时期内我很难有所见地,所以只好暂时搁置,再继续寻找合适的研究对象。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第三境界为“得”,即收获。我认为,有“立”有“守”,而后才能有“得”。在阅读了李畅然《清代<孟子>学史大纲》后,我发现李畅然先生把清代的《孟子》研究著作分为三类:考据、义理、文学,其中,文学类著作占的比例只有5%左右,而且该书对于文学类著作的介绍只有寥寥几页,几部著作也只是列了书名和刊刻时间,我意识到,或许这就是我可以突破的点。我查阅了《续修四库全书》,找到了康熙年间安徽学者汪有光的《标孟》一书,发现这本书目前还没有人研究过,所以我立刻便着手《标孟》的点校工作,也正是这本书开启了我的新领域。
在阅读《标孟》之前,我从来不知道,原来有一门学问叫做“评点学”,哪怕曾经对于金圣叹先生腰斩《水浒》之举耳熟能详,也从未了解过,原来这也是一部评点类著作,正是通过评点,金圣叹先生才将《水浒传》拦腰截断,并使之成为后世流行的一个版本。评点学著作很繁琐,评点文字自由散乱,随意性较大,我一边进行《标孟》的评点,一边阅读了杨义《中国叙事学》的评点学部分,第一次对评点学有了粗浅的了解,接着看了谭帆《中国小说评点研究》、孙琴安《中国评点文学史》等著作,对于评点学渐渐有了较多的认识。现在,我在母校读中国古典文献学的研究生,我的初步计划是以《标孟》为核心,扩展到清代所有的《孟子》评点研究,形成《孟子》评点研究领域的专门学问。
学术之路固然艰难,只要坚定信念,保持热爱,我相信终有一天能够开花结果。我们都有最好的青春,应以梦为马,方不负韶华。孤鹰不褪羽,哪能得高飞,蛟龙不蜕皮,何以上青天,愿与诸君共勉。
以下附上部分书目:
一、学术史
1.《先秦学术概论》,吕思勉著,长沙:岳麓书社,2010年
2.《先秦政治思想史》,梁启超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
3.《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著,北京:中华书局,2016年
4.《经学历史》,皮锡瑞著,北京:中华书局,2008年
5.《宋明理学》,陈来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1年
6.《文献学概要》,杜泽逊著,北京:中华书局,2001年
7.《中国文献学》,张舜徽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8.《中国叙事学》,杨义著,北京:商务印书馆,2019年
9.《中国小说评点研究》,谭帆著,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10.《中国评点文学史》,孙琴安著,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1999年
二、原典及研究著作
1.《标孟》,汪有光评,中国科学院图书馆藏,清康熙二十五年刻本
2.《孟子译注》,杨伯峻译注,北京:中华书局,2010年
3.《四书章句集注》,朱熹注,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
4.《孟子正义》,焦循撰,北京:中华书局,2017年
5.《孟子研究》,董洪利著,江苏: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
6.《孟子》,黄俊杰著,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
7.《四书释义》,钱穆著,北京:九州出版社,2010年
8.《孟子与中国文化》,杨泽波著,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
9.《孟子性善论研究》,杨泽波著,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年
10.《清代<孟子>学史大纲》,李畅然著,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
11.《赵岐<孟子章句>研究》,郭伟宏著,扬州:广临书社,2014年
12.《心体与性体》,牟宗三著,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