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工动态 >> 正文

走人文科学大道,扬明志修身之风——非师范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发布日期:2018-09-28;  编辑:董广;  点击数:


为使同学们在大学四年里构建一个属于自己相对完备、强大的知识体系,并在认识自己专业的立场上成为更健全的人,文学院于9月27日15时在励志楼2302教室开展了一场“人文社会科学的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讲座。主讲人为文学院教授王于飞老师,非师范全体师生到场聆听。   

王于飞老师点明此次讲座的重点在于“人文”,并指出当今学术腐败的主要原因,即当今做学问的人采取非正当手段获取成果与名声。同时王老师又以“后世之学者,不幸不见天地之纯,古人之大体。道术将为天下裂。”作为引子,用庄子对当时学术界的评价与当今学术界所出现的问题做了比较,点出了当今学术界零散、支离的怪象,以及教育界象牙塔式的教学模式,高高在上不接地气等弊端。这些弊端使同学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缺少了必要的养分,由此急需同学们在成长的立场上使自己成为一个健全、完足的生命个体,构建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

 

王于飞老师随后以《辞海》对人文的解释使同学们对人文有了初步的了解,指出当今将西方人文主义与我国的人文主义混为一谈的错误观点。王老师指出,我国具有自己的人文主义,即关注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等,与西方人文主义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关心人”作为人文的芯片,可以从时空的角度上进行探讨,王于飞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在时空的立场上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吸收、归纳那些分散、支离的知识内容,让对知识的无限探求成为自己成长的动力。   

随后王于飞老师对此话题进行了具体的探讨,提出“人从哪里来”、“人的本质是什么”两个疑问,并通过对柏拉图的“绝对理念世界”、上帝造人说、自然造人说的进一步探讨后,指出了中西方对这两大疑问的不同回答。最后,王老师总结出:相较于二元对立看世界的西方,中国的“实践理性”来自于生活实践,更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联系与融合,自古便具有现实性。王老师号召同学们心怀仁德之心,学会对人、社会多一点理解包容和责任意识。   

王老师以《周易》中“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结束了精彩的讲座。同学们都表示:在王于飞老师对人文概念的解释、中西方人文异同的对比之后,对中国的人文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为各自知识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了弥足珍贵的作用。   


上一条:我院举办新生辩论赛初赛
下一条:和人文科学牵手,与道德准则同行——文学院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讲座

关闭

 
常用链接
重庆师范大学首页
教务处
科研处
财务处
图书馆
研究生院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科网
杭州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文联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社科联
学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汇贤楼;邮编:401331
院办电话:023-65362787;书记信箱:2533947491@qq.com
版权所有 @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实践
设计成员:徐铭鸿、梁意清、JDRDJTH;指导老师:汪晓玲;
网站制作:谭华山,6510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