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8日下午,我院邀请华东师范大学倪文尖教授为“精是讲堂”第45期开讲,报告题目为“文本精读·文学研究·语文教学”。讲座在重庆师范大学汇贤楼113报告厅举行,由文学院教授王昌忠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及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教学(语文)专业的研究生聆听讲座。

倪文尖教授的讲座以解读鲁迅的小说《故乡》展开。在解读《故乡》这篇小说时,重点解读了文本阅读时往往被忽视的“碗碟之谜”。倪教授带领大家分析文本关键字词和句子来谈碗碟之谜的几种可能性。他认为,基于信息化阅读的理念而言,碗碟之谜主要是在于思考碗碟到底是谁偷的,而基于文学性阅读而言,碗碟之谜关注的重点在于小说为何在文本中写碗碟事件。大部分阅读都以信息化阅读为主,然而文学性阅读才更值得关注和学习。因此,倪教授主张应进行文学性阅读。文本解读具有多样性,不同的学者对碗碟之谜也有多种看法,倪文尖教授对碗碟之谜的看法是:碗碟是闰土埋在灰堆的,然而闰土却不认为是偷。倪教授通过找出文本中关键句子如“祭器也很要防偷的”“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这里不算是偷的”做了弱论证。

最后,倪文尖教授针对中学教师提出了建议,一是重视文本解读,文本解读是语文有效教学展开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对文本进行想象性的还原。二是要花时间去搜读文本解读的优秀论文,在阅读时先自读,要写旁批、做记录,在阅读文本解读的文章时,找出不同见解,培养鉴别能力。三是重视备课,强调备课备两头,一头备课文,一头备学生。

在互动环节,倪教授与在座师生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同学提出,文本解读的“确解”到底是作者当时所想还是在逻辑上站得住脚。倪教授首先肯定了文本解读是读者所读出来的,同时也强调解读有不同取向,例如作者取向、读者取向和文本取向,有时作者所写也是言非心声,因此“确解”未必是定解,强调“确解”是文本的确解。
最后,文学院毛志刚副教授分享了本次讲座的心得,认为讲座中提到的以下3点,值得深层关注:一是强调研读文本的重要性,二是以学情为基础,以教材本身和课标为依据,三是要有情怀。讲座主持人王昌忠教授再次诚挚感谢倪教授奉献了精彩的学术讲座。
本次讲座立足于文本,生动形象、内容丰富,听众们纷纷表示深受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