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动态 >> 正文

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应邀我院讲学

发布日期:2019-05-31;  作者:编辑:董广;  点击数:


 

2019530日下午3时,四川大学符号学-传媒学研究所所长、文学与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毅衡先生应邀在我校三春湖报告厅作了题为《文学艺术中的“准不可能世界”》的讲座。讲座由我院副院长王有亮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文艺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学等专业部分研究生及部分本科生参加。不少校外师生也慕名前来聆听了此次讲座。

文学艺术文本所虚构的世界,即文学世界与实在世界的关系,一直以来都是中西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不得不面对的最基本也是最困难的问题。文学世界与实在世界的关系,至今没有一个有说服力的理论。模仿论、反映论、或然论、白日梦论、形式论,都只能释其一端而无法通透解释这种关系。近年来,不少西方学者提出了“可能世界”理论,该理论亦未能完全阐明这种关系。

赵先生认为,文学世界与实在世界的关系,在符号学,准确地说在符号叙述学的思路与概念框架中更容易说明白。因此,讲座伊始,赵先生首先简明介绍了他关于人类存在的思考,人的存在,人类对存在意义的探问,须臾离不开符号。由此,他给出了自己的符号学观,“符号学就是意义学”。

接着,赵先生回顾了可能世界理论核心概念的来源,提出了他关于可能世界边界的论说,它既与实在世界相区别,又与不可能世界相区别。由此,引出了他对不可能世界几种“不可能”情形的辨析,以及对实在世界基本特征的考察。这些细致入微的辨析与考察,为他主张的“准不可能世界”这一新概念的出场作了充分准备。所谓“准不可能世界”,其实就是指文学符号文本构筑的世界,因为,文学艺术的非语意逻辑性、其想象品格,具有把不可能世界即实在世界的种种不可能转化为文学世界中的可能的能力。简言之,实在世界中的种种不可能,在文学世界中都只具“准”的特征,即“准不可能”,意为并非完全不可能,甚至都有可能。“准不可能”,是文艺虚构、再现与理解所需的最基本品质。与西方学者关于文学世界之“可能世界”的模糊定性相比,该概念的针对性,所指含义的具体性更明确,因而更具解释力。

最后,赵先生在辨析不同符号文本“基础语义域”差异的基础上指出,任何符号文本都不会全部落在一个世界中,因此,包括叙述文本在内的文学符号文本具有跨越实在世界、可能世界、不可能世界通达“三界”的特征。

讲座结束后,在场学生就“回旋分层”悖论与赵先生进行了交流,王有亮教授提示大家注意“准不可能世界”的“准”字对于重新认识文学真实性的意义,伏飞雄教授总结认为,赵先生的讲座在概念梳理的清晰性,文本示例的生动性,说理推进的条理性、通透性和表达的幽默风趣等方面均值得我们学习,建议大家以基本概念框架入手理解文艺问题。

 


上一条: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应邀我院讲学
下一条:四川大学赵毅衡教授应邀我院讲学

关闭

 
常用链接
重庆师范大学首页
教务处
科研处
财务处
图书馆
研究生院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科网
杭州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文联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社科联
学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汇贤楼;邮编:401331
院办电话:023-65362787;书记信箱:2533947491@qq.com
版权所有 @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实践
设计成员:徐铭鸿、梁意清、JDRDJTH;指导老师:汪晓玲;
网站制作:谭华山,6510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