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工作动态 >> 正文

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发布日期:2022-10-02;  编辑:彭臻;  点击数:



作者简介:

刘欣悦,重庆涪陵人,文学院2018级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应届生,考取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复试成绩第一,平日里喜欢听轻音乐、摄影。

时光如流淌的涓流,汩汩而来,又汩汩而去,转眼都已不再是少年。我很想抓住那些已逝的岁月,掌中的记忆颜色渐淡,剩下的唯有被辛勤汗水染成的一幕幕零星画面。

画面里,我与朋友一同坐在昏黄的灯光之下,口诵文句、埋头苦读,为的就是能够挣取一个美好的明天。而现在,画面前的我已经取得的较为可人的成就,就姑且以西南大学的校训“含弘光大 继往开来”为题,给在座的诸位分享一下这四年来的心得体会。

人活在这世上,总是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如果我们大学四年没有一个清晰的目标,那就只能惶惶度日,一事无成。每个人的心性和身处的环境是不同的,所以每个人的目标也是不同的。我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是“有志于学”的人,也都是能够在喧嚣的尘世中静下心来读书的人。

但即使有志于学,志存高远,如果本心守不住,仍旧是学而不成。天下攘攘,利来利往,竞赛、游戏、美食、明星、综艺,身边的朋友津津乐道,而我们很容易被他人所左右。也正因如此,我们应该时刻警醒自己,要始终守住自己的本心,志立于学,高山仰止。

孔子有句话说得很好,“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荀子《劝学》中有句话是与之相印证的,“古人之学也,以美其身;今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也就是说,人的学习不应该持有工具理性的思维,把读书当作“工具”,当作跳板,去追求分数、学历、名誉、好工作。真正的读书人应该拥有价值理性的思维,把读书看成是一种在“价值”上的追求,是一种个人的心性与品格的养成,也是一种精神境界的提升。而作为中文系中的一员,这更是继承中华文脉的自我觉悟。所以,在静下来的时候,我们应该时时刻刻扪心自问,思考到底为了什么而学,景行行止。

中文系的学生,读书应该要有一个方向。在大一的时候,我因一时兴趣,曾经有一段时间热爱“红学”,看了几遍《红楼梦》,读了胡适、俞平伯、周汝昌的几本书,特别是《红楼梦考证》,此外还听了百家讲坛“刘心武品读《红楼梦》”全集。不久,因为所学课程的缘故,又突然对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发生兴趣,就草草读了《文心雕龙》、《人间词话》、《诗品》、《诗式》、《二十四诗品》、《沧浪诗话》等等。

可是,我后来才发现,这样读书是不对的。第一,我并没有志立于此学,不是在精读,而是在泛泛而读,心血来潮,读完并没有什么大的收获;第二,我没有相关理论基础知识,既不了解清代历史文化背景,也不了解中国古代文艺批评状况,更不知道西方文学理论基本概念,就往着一个方向死扣,读得半懂不懂。直到后来,在大二暑假的时候,文学院组织了一个读书活动,听了一次文字学的课程,对汉语言文字学的兴趣油然而生,才开始认认真真读这方面的书。


我在这里说出我的经历,是想告诫在座的诸位,初入门槛时,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方向,不然会浪费很多时间。只有在一条方向明确的道路上,方可砥砺前行。

一门学问的知识体系是有内部系统框架的,就拿汉语言文字学来说,分为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文献几大板块,而每一门板块都至少有一本基础性的入门读物。比如,文字学是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文献学是杜泽逊《文献学概要》。要进入某一门学问,首先要读最基础的入门书,然后在此基础上拓展。例如,读了裘锡圭的《文字学概要》之后,我们对文字和“六书说”有了一个基本认识,并了解了“三书说”,然后可以看喻遂生的《文字学教程》,进一步认识文字起源与“六书”、“三书”理论,再读黄天树的《说文解字通论》,进一步了解比较新的“二书说”理论。有了理论做支撑,然后才去实践,这是最行之有效的捷径。又如,掌握文字基本理论之后,可以试着抄写《古文字类编》,读一读《甲骨文字诂林》。

另外,读书要有点,也要有面。要建立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分板块读。学汉语言文字学,文字、音韵、训诂、语法、文献、方言、汉语史,门门重要。此外,相关的学科如语言学及语言应用学、历史思想文化方面也不要缺席。由于这个缘故,在文章最后我会列举一些书目。

总的来说,读书是要有系统性的,“若网在纲,有条不紊”,要循序渐进,不要一蹴而就,以至于有条理可循。

精读文献原典,这是重中之重。不论是文献经籍、古代文学作品、现当代文学作品、文学理论原著、语言学原著,还是原版的甲金文、简帛文字,都必定要去细读、精读,这是最基本的功夫。不论哪一门学问,都是如此。如果我们光看《某某学史》、《某某概论》、《某某教程》,那就纯粹是纸上谈兵、坐而论道。只有接触了原典,我们才能对知识有一个深切的体悟,才能在读书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最后,送给在座的诸位一句话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欲成大树莫与草争”。就如孔子“十又五志于学,三十而立”一样,前方道路很长,不要鼠目寸光。我们都是要成为“大树”的人,不是要成为“小草”的人。我们“志于学”,并不是自命清高,也不是为了卓尔不群,我们应抱有价值理性的态度去审视自己现在的所作所为。




上一条:文学院优秀校友刘江:以兴趣赋能未来
下一条: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关闭

 
常用链接
重庆师范大学首页
教务处
科研处
财务处
图书馆
研究生院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科网
杭州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文联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社科联
学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汇贤楼;邮编:401331
院办电话:023-65362787;书记信箱:2533947491@qq.com
版权所有 @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实践
设计成员:徐铭鸿、梁意清、JDRDJTH;指导老师:汪晓玲;
网站制作:谭华山,6510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