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7日上午9时,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木铎国学社“国学课堂”志愿者队伍第七次进沙坪坝梨园社区宣讲国学知识。在等待学生们到来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提前穿上了精心准备的汉服,认真地为上课做准备,争取为这一次暑期举办的“国学课堂”三下乡活动画下圆满的句号。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诗歌从产生伊始便与音乐结下缘分。第一节课,志愿者任丽莎通过询问学生们对民歌和音乐的看法,并将其引入了对乐府民歌的讲解。她首先同学生一起朗读了一首清新明快,浅显易懂的乐府民歌《江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之后,她又深入地讲解了《长歌行》,通过向学生强调时间的重要,着重讲解了“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这一句,从而引导学生解读诗歌中的意象,由浅入深地传达了珍惜时间的意义。在讲课过程中,任丽莎不断与学生互动,不但走下讲台面对面向学生提问,还尽力地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机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生们积极发言,认真思考她提出的问题,课堂在良好互动的氛围中传播了国学知识。
随后,志愿者肖杨为学生们讲解了关于汉服的知识。她由生活小事入手,询问学生们平日里对自己服饰外貌的关注度,再开始说明汉服的内涵。汉服作为我国的传统服饰之一,不仅仅是衣物,还蕴含着古典礼仪。接下来,她耐心地讲解了汉服的各个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所代表的意义,包括汉服的正确穿法和不同汉服的分类。肖杨在讲课时播放了大量图例,列举了学生感兴趣的游戏人物或古装剧人物的装扮为例协助分析。中途,她还拿出自己手绘的汉服图样向学生们展示,在讲解完成后鼓励学生们自己动手,绘制一个自己心仪的汉服图样。
最后的一节课是由志愿者袁立给学生讲解我国五大戏曲之一的黄梅戏。她先是询问学生了解哪些戏曲,然后介绍了黄梅戏的起源和特色。之后,为使课堂讲解更为细化,不至于空洞无物,她选取了天仙配和女驸马这两个黄梅戏的选段向学生们展示。袁立首先讲述这两出剧目的主要剧情,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学生对黄梅戏产生兴趣。接着,她播放了这两出黄梅戏中的著名唱段表演,使学生进一步直观地体会到黄梅戏的舞台,服化,表演,唱腔的特色。
在一片热烈掌声中,此次“国学课堂”三下乡活动圆满的落下帷幕。志愿者们参加国学课堂的学生们,在高温天气下依旧兴致不减,愉快地结束了本次课程。在这次动中,充分锻炼了志愿者课堂教学能力,也让学生们学习了新的知识,感受到了国学魅力,为传播优秀经典文化贡献了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