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园地
当前位置: 首页 >> 校友园地 >> 工作动态 >> 正文

校友风采——面向未来,大胆创新

发布日期:2023-05-12;  编辑:彭臻,张靖佳,汪玥;  点击数:


个人简介

胡娜,中共党员,重庆师范大学文学学士,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管理硕士。现任重庆市南岸区广福未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区级优秀党务工作者,区骨干教师,市教育学会名师送教讲师团专家。

主要成果

曾任珊瑚中学副校长、党委委员,青龙路小学副校长、工会主席,并在北京市十一学校挂职学习,管理经验丰富,能力突出。从教17年,有扎实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方法独特,所带班级成绩优异,深受学生和家长喜爱。

任教期间,曾获共青团中央学校部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指导特等奖。参加市区级基本功大赛、演讲比赛、赛课活动,先后获得12次一等奖,撰写教育教学论文、参与市区课题研究、专著编写十余项,并长年参加各级研究课、展示课等教学交流活动,受到同行广泛认可。     

成长经历

2002.09—2006.07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2002级秘书学专业,校学生会副主席,院学生书记 ;

2006.08—2007.08

重庆珊瑚中学任教,试用期教师;

2007.08—2009.04

重庆珊瑚中学任教,中学二级教师;

2009.04—2011.03

重庆青龙路小学副校长(其间,2009.11参加第八期校长任职资格培训);

2011.03—2012.12

重庆珊瑚中学任教,校长助理,办公室副主任;

2012.12—2017.09

重庆珊瑚中学任教,校长助理,办公室主任,中学一级教师 (其间,2014.01参加南岸区教委第十期青干班学习);

2017.09—2021.08

重庆珊瑚中学副校长 ;

2021.08—2022.07

重庆市南岸区广福未来学校副校长;

2022.07—至今

重庆市南岸区广福未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成就案例

胡娜任职的重庆市南岸区广福未来学校是2021年9月建成投用的一所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设计规模60个班,是南岸区重点打造的一所面向未来的智慧校园、书香校园、绿色校园。

胡娜在大学时入党,政治立场坚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工作中勇于开拓,大胆创新,作为学校主要负责人,她善于统揽全局,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和魄力,大胆探索改革创新思路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高。作为国家级信息化教学实验区基地学校,学校借力科技创新成果,搭建起一站式覆盖“行政管理、教学教务、平安校园、后勤服务、家校共育”等校园核心场景的智能校园大数据体系,实现无孤岛智慧校园和教育教学精准管理,为重构传统课程体系、实施“融合+个性”教育提供新模式,培养一批视野有广度、学识有深度、审美有高度、体魄有强度、内心有温度的新时代领航人。     

访谈记录

问题1

校园生活回顾。

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充实而愉快,教授们传道授业解惑,亦师亦友,在学习上、思想上、精神上都给我很多指引和教导,让我受益匪浅。如今,仍然和老师们保持良好的关系,对我现在的工作给予莫大的支持和鼓励,让我非常感动。大学期间,我曾担任学校学生会副主席、文学与新闻学院学生书记,学校为我搭建的平台,让我在个人能力、专业素养等方面得到极大的锻炼,对学校充满感恩。

问题2

为学校的发展、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就业质量提升、为学校社会声誉提升建言献策。

近年来,学校办学水平、育人质量进一步提升,成效显著,硕果累累。人才培养是学校的中心任务、核心使命,也是推动学校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呈指数级发展,知识更新速度远远超出了大学人才培养方案更新速度,学生在大学期间学到的知识与科技发展需求之间难以精确匹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的人才培养更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转变为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系统培养,把教育目标从培养学生从事专业岗位的工作能力,转向培养学生在日后职业生涯中作出卓著贡献的潜力。

有关研究显示,大学未来人才培养有以下五种趋势:一是通识教育将在实践层面上结出更多硕果,成为人才培养的主流;二是人工智能将对未来人才培养产生革命性的影响,个性化培养将落地生根;三是科学与艺术的有机融合将成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四是哲学社会科学尤其是文学艺术渐居要津,成为人才培养新热点;五是国际化培养将成为人才培养的常态。

具体而言,我对学校未来人才培养的建议主要有三点:

一是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推进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现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专业课程设置上要做好打基础工作,注重培养学生扎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知识。

二是可以更加注重规划布局与时俱进的专业设置。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更加多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也更加多样,大学专业设置逐渐向大平台宽口径转变,进而培养学生更具兼容性的知识体系。

三是可以更加注重科学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协同发展。大学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不仅要面对当下,更要展望未来。这就要求我们推进立体化人才培养,不仅注重知识传授,而且注重人文素养的养成。

问题3

对校庆主题活动有什么好的建议?

通过举行建校70周年庆祝大会、举办高校校长论坛、校庆联欢晚会、系列论坛讲座等方式,线上线下同步开展庆祝活动。通过校史展、创新展等带校友及广大学子回顾学校的光辉岁月,通过综合类、学术类、秩年校友类、开放类、文体类、展览类、捐赠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共同打造温暖、共享的校庆氛围。


上一条:2023届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风采
下一条:校友携手同归,盛会共商未来——文学院开展川渝校友语文教育改革和发展座谈会

关闭

 
常用链接
重庆师范大学首页
教务处
科研处
财务处
图书馆
研究生院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科网
杭州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文联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社科联
学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汇贤楼;邮编:401331
院办电话:023-65362787;书记信箱:2533947491@qq.com
版权所有 @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实践
设计成员:徐铭鸿、梁意清、JDRDJTH;指导老师:汪晓玲;
网站制作:谭华山,6510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