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增强学术交流,进一步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主办的“精是讲堂”特邀西华师范大学国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伏俊琏教授于4月6日下午14:30在汇贤楼113教室在线作“敦煌文学的历史贡献及敦煌文学研究的出路”的学术讲座。

讲座伊始,文学院副院长何易展教授热情洋溢地向大家介绍了伏俊琏教授的学术简历,并代表全院师生对伏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认为如果说敦煌学是“西北学”,则巴文化亦可谓“西南学”,二者都属于地域文化的范畴,其间有许多共同性和联系的。因此“敦煌文学”的研究对我们当下的文学研究径路与方法等亦具有启迪和示范意义。
从敦煌文学中提到的史料入手,伏俊琏教授总结了敦煌文学对中国文学史的重大贡献并大致展示了其发表的相关论文。然后他从三方面介绍敦煌文学:第一,敦煌文学为中国文学史提供了新品种,如变文、俗赋、曲子词、白话诗等;第二,敦煌文学为解决文学史上的一些重大问题提供了新材料,包括文学起源与生成问题、文化自觉问题、词的起源问题等几方面;第三,敦煌写本为研究早期中国文学传播方式提供了新材料。
此外,伏俊琏教授还提到敦煌文学研究面临的困境,他认为敦煌文学研究的出路,就是要从狭隘的区域性“敦煌文学”中走出来,要站在中国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审视敦煌文学。

在随后的互动交流环节中,伏教授就同学提出的“俗赋与赋的区别”这一问题,以敦煌文学为视角切入对敦煌文学中俗赋与赋的认识,即对赋的“雅化”与“俗化”作了全面、深入的解答。这使参会学生对敦煌文学的贡献有了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

会议最后,文学院陈良中教授对此次讲座作了精彩总结。据悉,此次讲座为我院“精是讲堂”第2讲,文学院目前正着力打造“精是”文化系列活动,归本“惟精惟是,以文化人”的学术理念和追求。“精是讲堂”旨在通过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线上线下讲座和面对面交流,构建一个高起点、多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院学术创新氛围,活跃学术思想,引发学术争鸣,促进学术交流。
此次讲座由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陈良中教授主持,文学院副院长何易展教授以及部分教师和2021级古代文学、文献学、文艺学专业的研究生集中聆听,在线有500余位师生和学者参加。
供图:谢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