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晚,我院邀请山东大学文学院院长杜泽逊教授为“精是讲堂”第44期开讲,报告题目为“古籍阅读与版本校勘”。讲座在重庆师范大学汇贤楼113报告厅举行,由文学院副院长何易展教授主持。文学院部分教师及中国古代文学、中国古典文献学等专业的研究生和本科生到场聆听。

文学院副院长何易展教授介绍了杜泽逊教授,以及本次讲座的意义与价值。
杜泽逊教授从对晋代韩康伯《周易·系辞》注释中“況”字使用情况的考究和解释开启了今天的讲座。韩康伯注解《系辞》屡用“況”字,但与常用义不同,所以需要仔细推敲考察,明确其含义。杜教授认为,“況”的含义为“谓”和“称”,在现代汉语中意为“说的是……”,并且可以以一例的思路推意思相近的他例。他从版本学视角梳理了从宋代开始各朝代对“況”字的考究情况,明确了一些对“況”字含义的错误注释。杜教授旁征博引,用翔实的考据佐证观点,为同学们考究、校释文章提供了范例。
通过对《贾子新书》中“天子卑号皆称陛下”一句的校释,他从《尔雅》《汉语大词典》中对“卑号”的解释出发,认为“卑号”不应连读,正确连读为“天子卑”,“卑”通“俾”,为随从之意,这一句应当理解为“天子卑,号称陛下”。

杜泽逊教授还与在场师生亲切互动,回答了在座同学和老师的问题。他鼓励大家多探索,在《周易》以外的更多书籍中寻找论据,丰富“況”字的注释。杜泽逊教授对同学们提问耐心解答,令讲座现场学术氛围愈加浓厚,同学们受益匪浅。

讲座主持人何易展教授分享了本次讲座的心得,认为杜泽逊教授治学严谨,学养深厚,讲座内容丰富,立意深刻,并再次向杜教授致以诚挚感谢。此次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画上了完满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