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学术交流 >> 正文

辽宁社会科学院高翔研究员论“九一八事变与国难文学研究建构”问题

发布日期:2024-03-24;  作者:吴晓雪;  编辑:彭臻,向郁聪;  点击数:


2024324日上午9时,文学院“精是讲堂”第57期在汇贤楼113报告厅顺利开讲。此期讲座的主讲嘉宾是来自辽宁社科院的二级研究员高翔先生,讲题为“九一八事变与国难文学研究建构”,主持人为文学院凌孟华教授。文学院部分教师、本科生以及研究生来到讲座现场,全程聆听。

     

“九一八事变”是现代历史上日本公开侵略中国的重要事件,是中华民族被迫开始长达十四年的抗战历程的重要起点,其内涵与外延、价值与意义,是值得被学术界加以重视与研究的一个学术领域。与之相关的“九一八国难文学”,是“国难的文学证言”,是中国十四年文学抗战的先声,是世界反法西斯文学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对于“九一八国难文学”这个如此广博而严肃的话题,高翔研究员高屋建瓴,从八个方面进行了讲解。第一,对九一八国难文学进行整理和研究的前提是对九一八文学的框架进行界说。为此,高先生从国难的内涵、九一八国难文学史提出依据和九一八事变的界说这三个方面来进行了阐释。第二,详细介绍九一八国难文学,指出其特征是叙事的悲剧性、格调的战斗性、主题的崇高性、历史的认知性等。第三,从社会重大历史事件角度审视九一八国难文学,可以发现,九一八国难文学在中国的国难文学书写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中国近现代国难文学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第四,从文学记忆视域来考察九一八国难文学,可以发现,九一八国难文学是在文化背景下的回忆,有着从个人记忆走向集体记忆和民族记忆的过程,九一八国难文学也是真实可靠的记忆,是记忆中的想象。第五,九一八国难文学具有自己的历史逻辑与文学自洽性。第六,九一八国难文学是民族生存的活化石与对抗法西斯主义的文学。第七,九一八国难文学是中国现代民族生活的苦难叙事,但苦难不等于国难。第八,九一八国难文学渗透了反侵略的英雄叙事与民族意识。最后,高翔研究员指出,九一八国难文学的意义是不可替代的,我们整理九一八国难文学文献的目的,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不让悲剧重演。

高翔研究员还与在场师生亲切互动,谈及对“如何在历史的文学和文学的历史之中去寻求到一个平衡点”这一问题的深入理解。

讲座最后,杨华丽教授对高翔研究员的精彩讲述与全面论析表示诚挚感谢。她说,高先生的讲座内容宏阔而条理清晰,体现出高先生对九一八国难文学进行概念建构、研究角度建构、研究价值意义建构的切实努力与可喜实绩。高先生的讲述内容,与其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九一八国难文献文献集成与研究”密切相关。由高先生的理论总结,我们对九一八国难文学有了初步理解,从而对其领衔的课题组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推出的结项成果充满期待。

讲座立意深刻,内容丰富。同学们以热烈的掌声向高翔研究员表达了敬意与谢意,讲座由此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上一条:陕西师范大学李继凯教授莅临我校漫谈文学与书写
下一条:重庆市作协副主席李燕燕与重庆师范大学师生畅谈非虚构

关闭

 
常用链接
重庆师范大学首页
教务处
科研处
财务处
图书馆
研究生院
重庆市抗战文史研究基地
教育部人文社科网
杭州师范大学
江苏师范大学
中国文联
重庆市文联
重庆市社科联
学院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汇贤楼;邮编:401331
院办电话:023-65362787;书记信箱:2533947491@qq.com
版权所有 @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2022
版面设计:重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网页设计》课程实践
设计成员:徐铭鸿、梁意清、JDRDJTH;指导老师:汪晓玲;
网站制作:谭华山,65103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