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
首页|学院概况|科学研究|党建思政|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工会•校友|学生工作|下载专区|【新版2021】
文章内容页
当前位置: 站群首页>>学生工作>>学工动态>>正文
【实践育人】重走长征先辈路,弘扬红军英雄魂
2016-07-22 15:25 刘婧、周叙辛、刘映雪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蒲公英”实践团 “重走长征路”系列活动圆满结束

 

 

导语2016年时值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红军长征80周年,为响应党中央号召,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地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唱响时代主旋律,715日至721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四川省阿坝州开展“重走长征先辈路,弘扬红军英雄魂”系列活动。追寻长征足迹,了解长征传奇,聆听长征故事,学习长征精神。活动全程得到阿坝州各级政府的密切关注和大力支持。

 

 

阿坝州地处四川省西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境内雪山高耸,峡谷深切,江河纵横,草原无垠。地形的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是红军长征路上条件最苦、累计活动时间最长的地方。同时阿坝也是红军长征路上召开重要会议最多、党内斗争最为激烈的地方。因而重走阿坝长征路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以“黑水”“红原”“若尔盖”以及“松潘”为路线,以重走长征遗址遗迹、采访红军后裔、聆听长征传奇等形式开展系列活动。

 

 

【黑水寻访会址,追寻长征足迹】

 

黑水县作为红军长征的要地,是追寻长征足迹的必到之处。“蒲公英”团队于716日在阿坝州色尔古寨参观了徐向前指挥所,正式开启了“重走长征路”的主题。

 

17日,团队前往黑水泽盖乡芦花村,找寻长征中著名的“芦花会议”会址。黑水广播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记录。

 

醒目的“红军万岁”纪念碑矗立在遗址门前,沧桑的房屋诉说着历史的变迁。这是革命先辈不朽精神的凝结之处,是黑水人民诚心护党的精神化身。在第四代“守护人”苏朗彭初的带领下,成员们先后参观了开展芦花会议的会议室及存放先辈遗留物的陈列室。结着蛛网的窗,漆黑的桌面,简陋的环境一览无遗,长征的艰苦不言而喻,成员们感触极深。彭初不仅讲述了红军在黑水开展革命工作的情况,还对实践团的成员们恳切寄语。“有人说我们做出的巨大贡献应该获得回报,但我们的所作所为不关乎物质,这是一种精神境界,现在的青年人更应如此,首先充实自己,再争做对大众有利之事。”

 

 

【红原缅怀先烈,了解长征传奇】

 

红原县是红军长征中三过草地的地方,1935l936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在这里翻越了长板山,三过草地,驻留时间前后长达半年之久,每一寸草地都深印着红军的足迹。

 

18日,社会实践团成员于红原县广场找寻到了周恩来题字“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的雕塑。76年弹指一挥,肃穆威严的雕塑,见证了那段悲壮的历史,并代表着一种永不磨灭、永不妥协的精神,激励着肩负传承使命的青年人。

 

“蒲公英”实践团队还寻找到“九大元帅走过的草原”。他们俨然化身为一座不朽的丰碑,矗立在草原上,也矗立在人们心中。

 

在平均海拔3504米的红原县,实践团的成员们也遇到一系列困难。成员们冒雨进行活动,部分成员还出现比较严重的高原反应。在密集的行程和任务中,成员们还面临经费紧张、条件艰苦等问题。然而“蒲公英”实践团的成员誓要向红军战士学习,把长征精神落实到实践中去,不怕辛苦,一往直前。

 

 

【若尔盖广寻访,聆听长征故事】

 

红色足迹遍布阿坝。19日上午,“蒲公英”实践团在四川省若尔盖县广泛开展“长征”系列活动。若尔盖史志办主任张艳平、副主任徐绍勇陪同“蒲公英”遍寻红色遗迹,活动得到若尔盖县政府宣传部办公室、若尔盖电视台的关注和跟踪报道。

 

巴西会议是长征史上著名的会议。残破的土墙承载着艰苦的长征历史。成员们了解到,1935829日,红军在这里开展过筹粮会议。同一天,政治局常委会议也在这里召开。193592日还开展了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徐向前和彭德怀等领导人均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就红一、红四方面军加强团结以及红一方面军工作方针问题作讨论并制定相关政策。“蒲公英”成员们屏息凝神,认真聆听讲解,感受红军威严,体悟长征精神。

 

在“胜利曙光”红军纪念碑——“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前,“蒲公英”成员们了解到这是长征时过草地牺牲人数最多的一次。因为饥荒、疾病等原因,偌大的草地上一次性牺牲了七、八百名战士。在班佑土地上,红军故事代代相传。“艰苦岁月,悲壮历史”,是长征的真实写照。

 

在前往“长征在四川的最后一站——甲吉寨”的途中,成员们聆听史志办主任和副主任的讲解,了解到包座战役、“九九密电”等历史事件。当成员们爬上蜿蜒的小路,亲眼看到求吉甲基毛泽东居所时,更能感受到中共领导人的机智决断与红军军队的一呼百应。回途中,“蒲公英”还前往“阿西牙弄紧急会议”会址参观学习。

 

此外,“蒲公英”还寻访到红四方面军老红军徐国富的后人徐长友,聆听他讲述先辈“三过草地”,历经艰难的故事。

 

 

【松潘致敬碑园,学习长征精神】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是党和国家为纪念长征壮举和长征精神,缅怀革命先烈而修建的。如今已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碑园坐落在背靠雪山、面向草原的四川省松潘县川主寺镇。720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蒲公英”实践团在松潘县志办主任王勇的陪伴下来到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继续追寻先辈红色足迹。活动全程得到松潘县党委宣传部及其他政府机关的大力支持。松潘县电视台、湖北黄石广播电视台跟进活动并进行相关采访。

 

碑园于19908月竣工,“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几个字则由邓小平题写。“之所以没有邓小平的题字落款是因为他认为红军长征这样的伟大壮举是集体的成就,个人在他们面前太渺小了。”讲解员在介绍碑园题字时如是说道。

 

“红军长征纪念碑”碑体以金色为主色,折射着长征的伟大精神和不朽成就。碑顶的红军战士高14.8米,两手分别拿着步枪和鲜花,象征着斗争与胜利。碑体三面分别镶嵌一颗五角星,代表红一、红二和红四方面军。成员们还徒步登上长长的阶梯,近距离仰望红军英姿,体悟长征精神。“我们的成员从来到阿坝州以后就或多或少有一些高原反应或者其他需要克服的困难,但是一想到红军当年克服的重重困难,我们就觉得自己所经历的微不足道,从而更加坚定了学习和落实长征精神的决心和信心。”团队成员张鑫在接受松潘县电视台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长征路的艰辛,先辈们的精神在成员们进入红军长征纪念馆后体现得更为直观。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就是红军战士翻越第一座雪山“夹金山”的雕像。在“红军主力上征途,战略转移去远方”、“遵义会议放光芒,用兵如神破重围”以及“懋功达维大会师,红军转战在阿坝”等展厅,成员们陆续了解了诸多长征故事。长征途中的“军民鱼水情”“翻雪山,过草地”等传奇也是代代相传。红军结束时,总人数从一开始的20万锐减至不到5万人。这确是一部气吞山河的雄伟历史,也是不可磨灭的英勇传奇。“蒲公英”成员们的泪水浸满眼眶,坚毅的表情书写着对于红军战士和伟大长征史的敬仰。“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比起红军长征的不易实在是微不足道,‘重走长征路’让我们坚定了学习和贯彻长征精神,并将之落实到日常生活中去的信心,为人民服务,为大爱服膺。”

 

“蒲公英”成员在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开展一系列活动时,除松潘县电视台记者全程跟踪以外,还巧遇湖北黄石广播电视台的记者。记者就“蒲公英”活动的目的和收获对带队老师唐旭以及成员张鑫进行了采访。

 

 

721日,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在四川省阿坝州开展的“重走长征先辈路,弘扬红军英雄魂”系列活动告结。

 

 

此次活动对于重庆师范大学“蒲公英”团队的成员有非凡的意义。学习长征精神,践行先进思想是入党积极分子应有的觉悟。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长征精神是应该终身学习和实践的精神。“重走长征路”的活动方式有利于大学生跳出理论和书本知识的局限,实地感受长征艰苦卓绝的经历,更加深入地理解、学习长征精神。重走长征路,铭记长征史,弘扬长征精神,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更重要的是,当代大学生应该把长征精神投入到实践中去,转化为自己安身立命的行为准则,用实际行动诠释精神内涵。

 

活动秉持“纪念长征80周年、献礼建党95周年”的总宗旨,是对于党和国家政策方针的拥护和践行,是大学生为扬爱国情怀,增民族自信,唱复兴之歌,实现中国之梦的真诚行动。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蒲公英”社会实践服务团的“重走长征先辈路,弘扬红军英雄魂

 

”系列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永远留在了成员的心中,融入到时代的长流中去。

 

 

 

撰稿:刘婧 周叙辛 刘映雪

 

照片:张鑫 吕红涛 张静秋

 

关闭窗口

地址:重庆市沙坪坝区大学城中路37号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     邮编:401331    院办电话:023-65362787 

书记信箱:2533947491@qq.com    版权所有: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